澳门太阳集团(官方网站)-Green App Store

安全管理 Safety Management

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作者:澳门太阳集团官网www 时间:2023-09-05

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1目的

为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做到事故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建立长效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根据安全监管部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求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单位部门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

3定义

3.1 安全事故隐患

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2.2 一般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3 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大,有可能引起重大事故的隐患,需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一般情况下,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

1)长期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2) 单位拒不整改或整改无望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

3)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4)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5)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很大,需要局部或全部停产停工停业进行整改的;

6)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

4职责

4.1企业主要负责人

1)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2)保证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

3)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要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明确分管负责人。

4.2分管安全负责人

1)负责组织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

2)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隐患治理情况。

4)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4.3安全管理部

1)指导和监督各业务部门、各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对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组织开展专项安全检查,排查治理事故隐患。

3)组织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立项审核、评估认定、登记建档、督导督办和验收确认。

4)查处未按规定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有关单位及其责任人员。

4.4其他业务管理部门

1)制定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验收等具体工作标准。

2)负责业务范围内风险防控体系防控方案的执行。

3)组织业务范围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日常检查。

4)按时报告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和需要提交治理的事故隐患情况。

5)参与业务范围内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立项审核、评估认定、登记建档、督导督办和验收确认。

4.5基层单位

1)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2)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并上报。

3)加强对日常运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安全有效运行。

4)及时排查并消除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

5)按时报告事故隐患及其排查治理情况。

6)组织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教育和培训情况。

5内容和要求

5.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原则

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常抓不懈,预防为主,层层落实,综合治理,各单位部门负责的原则。

5.2事故隐患排查的范围

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凡危及安全经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扩大的设施、设备,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等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影响的安全隐患均纳入排查范围。

5.3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隐患排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安全基础管理; 2)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3)工艺;4)设备;5)电气系统;6)危险化学品管理;7)运输管理;8)消防等应急管理。

5.3.1安全基础管理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安全投入保障情况,参保情况。

2)安全培训与教育情况,主要包括:

1)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2)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情况;

3)企业开展风险评价与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主要包括:

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识别和获取情况;

2)定期和及时对生产作业活动和生产设施进行风险评价情况;

3)风险评价结果的落实、宣传及培训情况;

4)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4)事故管理、变更管理及承包商的管理情况。

5)特种作业和检维修的管理情况,主要包括:

1)危险性作业活动作业前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情况;

2)特种作业等危险性作业的作业许可管理与过程监督情况;

3)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的配置、佩戴与使用情况;

4)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管理情况。

5.3.2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

1)危险货物运输停车场、修理厂工房等所处区域位置、周边环境及影响,安全消防通道、安全疏散通道、应急通道、消防设施位置、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等。

2)可能造成水污染的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源的防范情况。

3)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

5.3.3操作工艺管理

1)操作工艺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1)操作工艺风险分析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2)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查、使用与控制;

3)操作工艺规程的培训程序、内容、频次级记录的管理

4)工艺安全信息的管理

2)操作工艺的安全状况,主要包括:

1)操作工艺的现场控制情况;

2)重要工艺的巡检、操作与检维修的现场管理。

5.3.4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执行情况;

2)设备现场的安全运行状况,包括:

1)关键重点设备装置的联锁自保护及安全附件的设置、投用与完好状况;

2)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情况;

3)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情况;

4)特种设备的现场管理及定期检测检验情况。

5.3.5电气系统

1)相关管理制度、规程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2)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及电气安全设施的设置情况;

3)用电设备的电力负荷等级与供电系统的匹配性;

4)相关电器设施的防火防爆;

5)建构筑、工艺装置、作业场所等的防雷防静电;

6)电气设施、供配电线路及临时用电的现场安全状况;

7)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及安装。

5.3.6危险化学品货物管理

1)拉运危险品货物登记台账;

2)装运危险品货物过程的管理;

3)进入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现场管理;

4)危险物品残留物的管理;

5)其他相关管理。

5.3.7运输管理

1)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2)通过卫星定位终端监控运输过程合规情况;

3)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情况;

4)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5)其他有关道路运输管理情况。

5.3.8消防等应急管理

1)建设项目消防设施验收情况、消防等应急预案及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

2)消防设施与器材的设置情况;

3)应急物品的配备情况;

4)应急训练及演练情况。

针对公司实际,突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认真查找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和管理漏洞。要排查安全生产的所有事项,包括安全生产法规等安全信息收集与转化、安全宣传与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操作、设备维护与检查、预警与应急、文件与资料控制、安全生产定期评价与改进等。

重点排查基础设施、业务管理、车辆、驾驶员中的隐患,规章制度、监督管理、教育培训、事故查处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车辆、驾驶员等取得合法证照、资质的情况;各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安全管理基础台账等情况;营运驾驶员的从业资格和安全教育情况;驾驶员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的教育处理情况;车辆安全技术检测情况;落实各项安全行驶规定情况;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安装和使用情况等。对于不同季节,节假日,专项业务,进行不同的重点项目排查。

5.4排查治理方式   

1)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道路运输安全整治结合起来,狠抓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影响安全运营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坚持把隐患自查自纠工作与日常安全监管结合起来,加大对脱保、脱检车辆的查处力度。

3)坚持把隐患自查自纠工作与加强安全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监管和现场管理,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与监控措施。

4)根据运输公司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5.5排查治理频次

1)各单位排查治理活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上报隐患排查和治理台账。

2)专业或专项检查,主要是依据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查出违反上述法律、法规、标准、规章等条款的,且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通过隐患列举描述项实现对基层单位隐患的归纳。专业隐患排查可由企业各业务部门组织,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

3)季节性检查,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排查,由各业务部门组织本系统相关人员进行。春季以防雷、防静电为重点;夏季以防雷暴、防高温、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企业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

4)节假日检查,在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清明节、其他节假日等来临前,根据需要领导带班重点检查领导值班、工作安排、重点要害岗位是否有防范措施、生产环境是否正常、应急预案及物资是否符合要求、安全设施设备及生产设施设备完好,能够正常运行。

5)日常检查:岗位作业人员每天进行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一日三检,对安全设施设备及生产设施设备每日进行检查,日常检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

6)综合检查,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公司每月对项目部进行一次综合检查,公司的综合性检查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

7)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业的隐患排查:

1)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2)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3)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应按变更管理要求进行风险评估。

4)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5)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6)气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5.6隐患排查治理步骤

5.6.1排查隐患

①根据设施设备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或存在的危险源,逐项排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隐患。

隐患的判定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在此前提下应以该风险点中危险源的风险是否达到了企业“不可承受”的水平,即是否为“不可承受风险”。

具体判定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a)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规范的要求;

b)不符合针对风险点制定的“典型控制措施”;

c)不符合主管部门及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提出的特定要求;

d)不符合企业制定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要求;

e)违反企业采取的且证明有效的安全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f)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追求;

g)其他。

②根据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基础管理类隐患、现场管理类隐患;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包含:资质证照、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投入、相关方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个体防护装备、职业健康、应急管理、隐患排查和治理、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其他等的排查。

现场管理类排查包含:作业场所、设备设施、安全防护或信号装置、原辅物料和产品、职业病危害、相关方作业、安全技能、个体防护、作业许可、其他等的排查。

排查通过综合性安全检查、日常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安全检查、上级或领导安全检查等方式来实现。每一种检查都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表(检查清单)及检查频次。对主要设备如车辆进行日常检查、月度综合检查、专项检查等。

③根据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级: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对一般事故隐患进行再分级:一般分为岗位级、班组级、部门级、公司级;

重大事故隐患属于公司级。

④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登记记录,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策,建立台账和档案。

5.6.2隐患分析

1)责任主体

隐患存在的部门或基层单位是隐患分析的责任主体,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分析,可以邀请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

2)隐患分析方法

发现的隐患由所在基层单位、部门、企业从人、车、物、环、管等方面进行深入原因分析,管理方面隐患分析上到管理层、下到基层员工。

3)分析内容

在隐患原因分析时,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1)检查制度的制定、管理、培训、落实情况。

2)检查相关人员的能力、技术、意识情况。

3)检查基层单位、相关部门、企业的执行情况。

4)检查生产设备的性能、维护保养及运行情况。

5)检查生产作业环节和操作流程的科学性、完整性、符合性。

6)检查工作场所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合规性。

各相关单位部门对本单位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做好原因分析和审核,确保原因分析准确到位。落实责任到岗位,找出造成事故隐患表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并举一反三,促进类似事故隐患的发现和治理。

5.6.3隐患治理

①隐患实行分级治理,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专业治理、公司治理。

对一般安全隐患要求立即整改,当天完成,当天不能完成的要制定防护措施,由各单位安全管理单位负责治理,并负责落实治理的人员。

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离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如下:a)治理的目标和任务;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d)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e)治理的时限和要求;f)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按重大隐患治理工作“五到位”进行落实,建立重大隐患治理档案,并进行报备。

②对于存在较大风险以上或未按期整改的隐患,安全管理人员向存在隐患的部门、班组下发《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由隐患整改责任单位负责人或班组立即组织整改,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要求、整改时限等内容,并存档。

③隐患治理及其方案的核心都是通过具体的治理措施来实现的,这些措施大体上分为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临时性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④一般隐患治理完成后,隐患治理效果的验收由隐患整改责任部门组织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向安全管理部门提交隐患整改反馈单和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⑤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并召开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效果的评估会议,保证治理效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5.7统计分析和报告

1)对排查出的隐患和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有关部门报送。基层单位、各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及时将识别出的事故隐患纳入台账,每月对本单位、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

2)对排查出的重特大事故隐患应及时向公司报告,公司及时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难以立即排除的,应立即组织论证,制定重特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在规定的期限进行治理。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5.8事故隐患举报

公司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员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任何企业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的,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查并予以处理。

5.9应急管理

公司及所属单位应识别所辖区域内可能发生且需要应急救援的重大风险的隐患或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制定综合应急预案和(或)专项应急预案;基层单位及项目部编写现场处置预案;配备应急救援物资;进行应急演练等。

5.10奖罚

1)对于发现、排除和报告事故隐患有功人员,按《安全生产奖励举报制度》、《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制度》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2)对于发现事故隐患不按期治理或治理不彻底的,按公司《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制度》的有关规定处理。